第十四章:刘军的成长与担当

  第十四章:刘军的成长与担当

  暴雨过后的江城,天空被洗得像一块湛蓝的宝石,一尘不染。

  西门菜市场,却在阳光下,暴露着满目疮痍的伤疤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烂菜叶和泥土混合发酵的古怪气味。大部分摊贩都无精打采,要么在清点损失,要么干脆就没出摊。

  然而,在这片萧条之中,“家家福净菜”的摊位,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
  经历了暴雨的考验,李谨诚的摊位不仅没有受损,反而因为“独家供应”和“患难见真情”的双重加持,声望达到了顶峰。顾客们络绎不绝,许多人甚至不是为了买菜,而是专程过来,就为了跟这个“神机妙算”的小伙子说上几句话,表达一下敬佩之情。

  刘军忙得脚不沾地,脸上却始终挂着一种前所未有的、发自内心的亢奋。他不再只是机械地吆喝、称重、收钱,他的眼神里,多了一份沉稳和自信。他会主动跟老顾客开几句玩笑,会耐心地位新顾客讲解方便菜包的用法,举手投足间,已经颇有几分“老板”的架势。

  李谨诚看着他的变化,知道时机已经成熟。

 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他不可能永远把自己捆绑在进货、卖菜这些基础环节上。“家家福”想要走得更远,就必须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核心骨干。

  而刘军,就是他选定的第一员“大将”。

  这天晚上,当两人清点完再次破纪录的营业额后,李谨诚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刘军回家,而是给他倒了一杯水,表情严肃地坐在了他对面。

  “军子,”他开口道,“从明天开始,凌晨去洪山批发市场的活,交给你了。”

  刘军正沉浸在数钱的快感中,闻言一愣,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:“啊?诚子,我……我一个人去?”

  “对,你一个人去。”李谨杜的语气不容置疑,“我把三轮车交给你,再给你一千块钱的本金。明天需要进哪些菜,什么品质,多少斤,我都写在这张单子上。你的任务,就是把这些菜,用尽可能低的价格,保质保量地给我拉回来。”

  一千块!

  这个数字让刘军的手心,瞬间就冒出了汗。这几乎是他们现在两天的全部利润!

  “诚子……这……这能行吗?”刘军的声音有些发虚,“我……我没干过这个啊!那些菜农,一个个都跟人精似的,我怕……我怕被他们坑了,把你的钱给亏了!”

  他不是怕吃苦,而是怕辜负李谨诚的信任。经历了暴雨事件后,李谨诚在他心中,已经近乎于神。他害怕自己的愚笨,会玷污了这份神圣。

  “怕,就对了。”李谨诚看着他,眼神锐利,“你要是不怕,我反而不放心把这件事交给你。军子,你不可能一辈子跟在我屁股后面,当个吆喝收钱的伙计。我想让你挣大钱,当老板,你就必须学会这些。采购,是咱们这盘生意的命脉!成本能压下来一分,我们的利润就多一分。菜的品质能好一分,我们‘家家福’的招牌就亮一分。这个坎,你必须过!”

  为了让刘军有信心,李谨诚决定,再带他最后一程。

  “这样,今天晚上你别回去了,就在我这儿睡。凌晨两点,我带你再去一次市场,但这一次,我只看不说。怎么看菜,怎么谈价,你来做,我只在最后给你打分。”

  这,是一场身临其境的“实战演习”。

  凌晨两点,洪山蔬菜批发市场灯火通明,人声鼎沸。

  刘军骑着三轮车,李谨诚坐在他旁边,两人穿梭在拥挤的过道里。

  “停。”李谨诚指着一个卖豆角的摊位。

  刘军停下车,深吸一口气,跳了下去。他学着李谨诚之前的样子,没有立刻问价,而是先走到菜筐前,抓起一把豆角。

  他用力一折。

  “啪!”一声清脆的响声,豆角应声而断,断口处渗出绿色的汁液。

  “嗯,不错,够嫩。”刘军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,这是李谨诚教他的第一招,辨别蔬菜新鲜度。

  他又装模作样地翻了翻底下的豆角,确认没有以次充好,这才清了清嗓子,对那个蹲在地上抽烟的菜农问道:“老板,这豆角怎么卖?”

  “两毛五一斤,不还价。”菜农眼皮都没抬一下。

  “两毛五?!”刘军的嗓门一下子就拔高了,“老板,你这抢钱呢!前两天不都还是两毛两吗?怎么还涨价了?”这是李谨诚教他的第二招,报价要懂行情,不能当冤大头。

  菜农这才抬起头,斜了他一眼:“前两天是前两天,下完大雨,多少菜都淹了,现在整个市场都这个价!你爱要不要!”

  刘军被噎了一下,但他想起李谨诚的教导,不能被对方的气势压倒。他把豆角往筐里一扔,冷笑一声:“两毛五,我还不如去买肉吃!老板,做生意不是这么做的。我每天都要几百斤货,是大客户。你报个实诚价,咱们长期合作。你要是这个态度,那我就去别家了。”

  说完,他转身就走,步子迈得又快又急。

  他心里默数着:“一,二,三……”

  “哎,等等!”果然,身后的菜农开口了,“小伙子,别急着走嘛!价格好商量!这样,看你是诚心要,两毛四,不能再低了!”

  刘军心里一阵狂喜,成了!诚子教的招数果然管用!

  他刚想回头答应,却感觉自己的衣角被身后的李谨诚轻轻拽了一下。他立刻会意,这是“不满意”的信号。

  刘军心一横,头也不回地继续走:“两毛四?你打发叫花子呢!走了走了!”

  “哎!别别别!”菜农彻底急了,从地上跳起来,追上几步,“两毛三!小兄弟,这真是最低价了!我这一车货,就指着你开张了!”

  刘军这才“勉为其难”地停下脚步,转过身,皱着眉头,一副“我吃了大亏”的表情:“两毛三……行吧,看你也不容易。先给我来三百斤!”

  一笔生意,谈成了!

  三百斤货,每斤便宜了两分钱,一下子就省出了六块钱!

  刘军兴奋得脸都红了。在李谨诚的“遥控指挥”下,他又用同样的方法,谈下了黄瓜、番茄等几样蔬菜。每一次成功的压价,都让他信心倍增。

  回程的路上,刘军激动地哼着小曲,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采购的精髓。

  “诚子,怎么样?我厉害吧!”他得意地向李谨-诚炫耀。

  李谨诚却只是淡淡地说道:“招式学得不错,但火候还差得远。你刚才转身走的时候,步子太快,说明你心里发虚,怕他不叫住你。跟人砍价,要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。你越是表现得可有可无,对方就越是会把你当回事。”

  一盆冷水,浇得刘军瞬间冷静了下来。

  “还有,”李谨诚继续说道,“你只知道压价,却不知道跟菜农交朋友。你刚才可以问问他,家里是不是也受了灾,今年的收成怎么样。有时候,一句无关紧要的关心,比你磨破嘴皮子砍下来的一分钱,更有价值。记住,我们要的是长期、稳定、优质的供应商,而不是一次性的买卖。”

  刘军听得一愣一愣的,他这才明白,原来这小小的采购里,竟然还有这么多门道。他对李谨诚的佩服,又深了一层。

  有了这次成功的“演习”,刘军的信心和胆气都壮了许多。

  第二天凌晨,他揣着一千块钱的巨款,独自一人,踏上了前往洪山批发市场的征程。

  李谨诚站在家属院的楼上,看着刘军那既紧张又兴奋的背影,消失在晨曦前的黑暗中,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。

  他知道,雏鹰,总要经历第一次独自的飞翔。是迎风翱翔,还是折翼坠落,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。

  而他,则可以利用这解放出来的时间和精力,去谋划一件更重要的大事。

  然而,这一天,李谨诚等来的,却是一个垂头丧气,如同斗败了的公鸡一般的刘军。

  “诚……诚子……我对不起你……”刘军一进门,就把那个装钱的布袋往桌上一放,头垂得几乎要埋进胸口,声音里带着哭腔。

  李谨杜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:“怎么了?慢慢说。”

  “我……我把事情办砸了。”刘军的声音都在颤抖,“我今天去进货,想着你说的,要压价。我看中了一批番茄,那个老板开价三毛,我硬是给砍到了两毛六,比昨天的进价还便宜了一分钱!我当时得意坏了,把单子上的五百斤全要了。可……可等我拉回来,让你妈准备清洗的时候才发现……那批番茄,外面看着又红又大,可里面……里面好多都已经开始烂心了!”

  第十四章:刘军的成长与担当

  说着,他从车斗里拿出一个番茄,用力掰开。

  只见那番茄外皮光鲜,内里的果肉,却已经变成了一滩黄色的、散发着酸腐味的烂水。

  李谨诚的母亲张桂英也从“中央厨房”里走了出来,一脸的心疼和无奈:“儿啊,这批番茄,十个里有七个是这样的。根本没法用啊!这……这五百斤,怕是全要打水漂了!”

  五百斤!

  按照两毛六的进价,这就是一百三十块钱!

  一百三十块!就这么没了!

  刘军的脸,瞬间变得惨白。他“噗通”一声,就想给李谨诚跪下。

  “诚子!你打我吧!你骂我吧!我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!我把你的钱给亏了!这钱,我赔!我以后不领工钱了,从我工钱里扣!直到扣完为止!”他狠狠地抽着自己的耳光,眼泪鼻涕一起流了下来。

  这是他南下失败后,再一次品尝到失败的滋味,而且这一次,是因为他自己的愚蠢和自大,这让他更加无法接受。

  然而,李谨诚却一把拉住了他。

  他没有打他,也没有骂他,甚至连一句重话都没有说。

  他只是拿起那个烂心的番茄,仔细地看了看,又闻了闻,然后平静地对刘军说:“哭什么?天塌下来了?”

  刘军愣住了,他没想到李谨诚是这个反应。

  “一百三十块钱而已,还没我们一天挣得多。用一百三十块钱,给你上一堂价值一千块的课,这笔买卖,划算。”李谨诚的语气,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事。

  他越是平静,刘军心里就越是难受。

  “站起来!”李谨杜的语气,突然变得严厉,“像个男人一样!犯了错,就想着怎么弥补,怎么挽回损失!光会哭和下跪,那是懦夫的行为!”

  刘军被他吼得一个激灵,止住了哭,从地上站了起来,但依旧垂着头,像个等待审判的犯人。

  “妈,”李谨杜转向张桂英,“您和爸辛苦一下,把这批番茄,全部给我挑拣一遍。把那些只是稍微有点软,但还没烂心的,都挑出来。那些彻底烂掉的,直接扔了。”

  然后,他又对刘军说:“你,去给我找块木板,再借一桶红油漆来。”

  虽然不知道李谨诚要干什么,但所有人都立刻行动了起来。

  半个小时后,在“家家福”的摊位前,多出了一块醒目的红色招牌,上面用白色油漆写着几行大字:

  “老板采购失误,新进番茄品质不佳!现亏本大处理!原价五毛一斤,现价一毛一斤!不退不换,先到先得!”

  这块招牌一立出来,整个市场都轰动了!

  所有人都围了过来,对着这块招牌指指点点。

  “我没看错吧?番茄一毛钱一斤?”

  “这小李老板,是疯了吗?这比进价都便宜一半啊!”

  “嗨,人家上面写了,品质不佳!这小伙子,实诚!”

  李谨杜让刘军,把那些挑拣出来的、只是品相稍差的番茄,全都摆了上去。

  “各位街坊邻居!”李谨诚站在摊位前,大声说道,“今天的事,是我兄弟第一次独立采购,没经验,着了别人的道!这批番茄,我们‘家家福’绝不会当好菜卖,砸自己的招牌!但是扔了又可惜,所以一毛钱一斤处理掉!这些番茄,只是有点软,回家熬个番茄酱,或者做个番茄汤,一点问题都没有!大家看清楚了再买,我们童叟无欺!”

  他这番坦诚的话,瞬间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!

  那些原本就图便宜的大爷大妈们,一拥而上。

  “给我来十斤!我回家做番茄酱!”

  “我要五斤!”

  一毛钱一斤的番茄,简直就跟白送一样。不到半个小时,几百斤品相不佳的番茄,被抢购一空。

  算下来,亏本的番茄卖了三十多块钱,最终的实际损失,控制在了一百元以内。

  一场足以让普通小贩焦头烂额的危机,就这么被李谨诚用一种坦诚到近乎“自曝其短”的方式,轻松化解。而且,他还借此机会,再次向整个市场,宣示了“家家福”重信誉、重品质的经营理念,赢得了一波更大的口碑。

  当晚收摊后,李谨诚把刘军单独留了下来。

  没有外人,刘军的脸上,依旧充满了愧疚。

  李谨诚给他递上一根烟,自己也点上一根,两人就坐在空无一人的市场里,就着月光,沉默了许久。

  “还在想那批番茄的事?”李谨诚先开了口。

  “嗯。”刘军点了点头,“诚子,我今天……太丢人了。”

  “不丢人。”李谨诚吐出一个烟圈,“今天这堂课,你学到了什么?跟我复盘一下。”

  “复盘?”

  “对,复盘。”李谨诚解释道,“就是把今天的事,从头到尾,像放电影一样,在脑子里再过一遍。想想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。”

  在李谨诚的引导下,刘军开始回忆。

  “我……我一开始,只想着砍价,想着在你面前表现自己。那个老板,嘴上说得好听,一个劲地夸我年轻有为,我……我就有点飘了。他说他的番茄是今天刚摘的,我信了。我只看了看上面几层的,没舍得掰开一个看看里面……”

  “所以,问题出在哪?”

  “出在……出在我太想证明自己,太贪小便宜,也太轻信别人了。”刘军的声音,充满了懊悔。

  “说得对。”李谨杜点了点头,“第一,永远不要被情绪左右你的判断。无论是砍价成功后的沾沾自喜,还是被别人几句好话捧上天。第二,永远不要放弃检验。我们的规矩,是随机抽检,不仅要看上面,还要看中间,更要看最下面。必要的时候,必须破坏一个样品来检查内部。这几毛钱的损失,是为了避免几百块的风险。第三,对于不熟悉的供应商,宁可用高一点的价格,去买那些知根知底的老供应商的货。稳定,永远比便宜更重要。”

  李谨诚一条一条地,为他分析着。

  刘军听得无比认真,将每一个字,都刻在了心里。

  “诚子,我明白了。”他抬起头,眼睛里,再也没有了迷茫和愧疚,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,“这堂课的学费,我交了。从明天起,我保证,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!”

  李谨诚看着他,欣慰地笑了。他知道,从这一刻起,刘军才真正完成了蜕变。他不再是一个只会用蛮力的愣头青,而是一个懂得了敬畏市场、懂得了反思总结的、真正的“生意人”。

  他将成为自己最可靠的左膀右臂。

  而就在李谨诚悉心培养自己的团队,为未来的扩张打下坚实基础的时候,他并不知道,他那场“教科书式”的危机公关,已经引起了一个真正“大人物”的注意。

  第二天下午,一个穿着笔挺的蓝色中山装,戴着金丝边眼镜,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,来到了“家家福”的摊位前。

  他没有像其他顾客一样急着买菜,而是站在不远处,饶有兴致地观察了很久。他看到了摊位的整洁,看到了刘军待客的热情,看到了顾客们对集点卡的珍视。

  最后,他的目光,落在了李谨诚的身上。

  他缓步走上前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,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崭新的“家家福”集点卡。

  “小老板,”他开口了,声音温润而有磁性,“昨天那场‘番茄风波’,处理得真是漂亮。我听说了,也看到了。你的菜很好,但你做生意的方式,更好。”

  李谨诚看着眼前这个气度不凡的男人,心里微微一动。他知道,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顾客。

  “我叫周建国,是市纺织厂后勤科的科长。”中年男人主动做了自我介绍,然后,他说出了一句让李谨诚和刘军都心头剧震的话。

  “小老板,有没有兴趣,跟我们厂谈一笔更大的生意?”

章节目录

都市推荐阅读: